Search

如果幾年前,有人向你說,他要做出台灣人自己製造的火箭,這你相信嗎?
  
發出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如果幾年前,有人向你說,他要做出台灣人自己製造的火箭,這你相信嗎?
  
發出狂語的他,人稱火箭阿伯,交大的吳宗信教授。美國密西根大學航太工程博士,現主持交大的 #前瞻火箭研究中心( ARRC)。
  
十年前,他和一群相關領域的學者集結起來,不怕死的開始嘗試要做火箭;現在他們的團隊,不只想要做探空的火箭,還要做一隻可以 #載衛星的火箭。
  
社會的進步,就是有這麼樣勇敢做夢、不怕失敗的可愛的人們吧。
  
「只要有機會,一定會將畢生所學貢獻給台灣。」在美國就讀博士時,吳教授就這樣發願。
  
之前還在職時,顏銘緯很欽佩吳教授的堅持,也請他答應幫忙拍攝影片推薦。感謝當時影片製作的阿立,現在看仍充滿感動。如果有機會,也請大家看看影片(網址見留言1)。
  
影片中,吳老師談到了火箭、動機、夢想時的眼神,是多麼的閃耀、堅定和執著,真的是很令人感動。
  
他說:「我是做火箭的台灣人,我想要幫台灣人完成太空夢。」
  
不僅如此,專訪的雜誌提到,在ARRC的火箭和團隊的工作服,都可見台語羅馬拼音及客語的「火箭」字樣(Hoe-Chin;Fo'-Chien),更標示火箭的原生土長,這是一顆為台灣而做的火箭。
  
但是,過程仍然是非常困難的。
  
ARRC這樣說到:
『我們沒有辦法透過大筆的經費去堆砌出成果,只能在有限的資源下去創造奇蹟。 』
  
『隨著火箭一次一次的發射,學生陸續畢業,因為各種現實層面考量,我們留不住這些擁有火箭專業的人才;』
  
『因為在經費的限制下,我們只能用遠低於業界的薪資水準來聘任具熱情的火箭工程師。"』
  
『隨著火箭系統越趨複雜,研發過程所耗費的人力與費用比超出預期,除了政府的計劃案補助、私人企業募款,我們也四處舉辦講座籌措經費,但研究經費依然匱乏,許多想要實現的計畫都只能無奈作罷。』
  
所以他們又再次發起了群眾募款(網址見留言2)。
  
越是困難的目標,越要更多人一起同行。我想有這個機會,能夠想像著火箭升空時,自己也參與在其中一部分時,那一定會很滿足的吧。
  
如果可以的話,我們一起參加吧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30歲,醫師,2014年曾經以基進側翼(政團)參與高雄前鎮小港市議員選舉,獲10178票,落選。 學經歷: 瑞祥國小 五甲國中 高雄中學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 奇美內科住院醫師 新高醫院醫師
View all posts